放烟花与放爆竹一样,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为祈愿五谷丰收的传统节日游艺文娱活动。中国是最早创造火药的文化古国,也是烟花和爆竹的发源地。每逢严重节日和盛大庆典,各地都会以放烟花来增加节日和庆典的欢乐氛围。烟花,又称焰火、烟火、火戏、焰花、礼花等。它是由爆竹开展演化而来。盘锦烟花字幕厂家了解到在我国隋唐时期才有烟花。先是有人在火药中添加了些含有诸如锂、镁、铜、铅、钡、锶等元素的金属盐,在燃放时使之五彩缤纷。据宋人高承的《事物纪原》中所记,隋炀帝曾以“火药为杂戏”,在火药中参加别物后点燃,放射出各种颜色的火花,来扮演百戏现象,这大约就是最初烟花的形态。
当时隋炀帝看了后即作有《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》诗记之:“灯树千光照,花焰六枝开。真正意义的烟花呈现并有文字记载是在宋代。在宋人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、宋代缜密的《齐东野语》、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中都有记载。在《武林旧事·元夕》中云:“宫漏既深,始宣放烟花百余架。”《西湖志余》中亦记有:宋孝宗淳熙十二年(1185年)的元宵节,皇宫里共燃放烟花百余架。宋孝宗乘小轿亲身到宣德门观看。当时烟花满天,姹紫嫣红,观者喝彩。由此阐明我国在南宋时期放烟花已很普遍了。宋代女词人朱淑贞有《元夜诗》云:“火烛银花触目红,揭天吹鼓斗春风。”
写的就是当时元夕夜人们放烟花的情形。明、清时期,燃放烟花的习尚愈加盛行,而且烟花的种类和把戏更多。明朝皇宫里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四小年开端,不断到新年的正月十七止,每天晚上都会在乾清宫燃放烟花,以供皇帝和嫔妃们欣赏。明代还有一种“盒子烟花”。所以当时观看烟花叫观盒子、看盒子。盒子分为多层,把药线编成一个系列,放入大盒子中,再悬于人工搭起的高架上。有的盒子达五六层每层的药线点燃后,便幻化出各种形象,有的呈放出珍珠帘、长明塔、金菊花、绶带鸟等美丽的图案,妙趣横生烟花燃放时,硝烟洋溢,五光十色,绚烂耀眼,非常美观。